今年“十一”期间,南直路与公滨路交口处环岛被拆除,该路口通行改由信号灯控制。这是近年来,冰城拆除的又一座道路环岛。
视频拍摄:记者 李毅
环岛常被俗称为转盘道。作为全国极具浓郁欧式布局底蕴的城市,冰城主城区散布的环岛甚至作为一种地标,存在于几代人的城市记忆中。但随着城市的发展,诸多转盘道正在陆续消失:省政府转盘道、霁虹桥转盘道、武警医院转盘道、和兴路转盘道、乐松广场转盘道、经纬街转盘道 …… 这些退出“舞台”的转盘道共同点是:位于重要交通节点,在日益增大的车流量中有点“转不动了”,甚至成为一大交通堵点。
转盘道真的不适合冰城
当下的交通需求了吗?
现有的博物馆转盘道、
李范五花园转盘道,
接下来会被拆除吗?
未来城市规划中,
转盘道还会出现吗?
近日,记者采访了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城市路桥建设领域多位专家。
原乐松广场转盘道
转盘道其实是“舶来品”
冰城高峰时有20余处
南直路与公滨路交口转盘道,连通多条东部地区交通干道,但这里也是车主们头疼的“卡”口,“经过转盘道得小心翼翼,不敢靠近转盘道中心,里面三排车往外并道时特别难,一不留神就成剐蹭现场。”刘先生发现“十一”后该路口变为信号灯通行,虽然多了等红灯时间,但是交通秩序更好了。
在不远处,另一个转盘道早已拆除——公滨路红旗大街转盘道交通流量远超承载力,每天早晚高峰时段须动用多名交警现场人工疏导。此前,省政府转盘道、霁虹桥转盘道、乐松广场转盘道、经纬街转盘道等诸多区域地标式的转盘道,已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城市记忆。
接受采访的路桥建设专家介绍,与中国传统城市讲究朝向、街道横平竖直布局不同,欧洲城市道路规划模式下出现了转盘道这样的特别通行方式。
哈尔滨转盘道的由来,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。当时,俄国人在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,并以现在南岗红博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道路。“这和欧洲国家城市规划发展一脉相承。”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以法国巴黎为例,其在建城初期即采取环形交通组织形式,城市以戴高乐广场为中心发展。
车辆通过环岛时不需要信号灯,由此减少了交通冲突点,并提高交通效率。
(1996 年哈尔滨博物馆转盘道,网络配图)
在哈市,博物馆转盘道和霁虹桥转盘道等是最早建成的一批环岛,高峰时环岛达到二三十处,省政府、火车站、和兴路、新阳路等城市重要交通节点,都由转盘道作为交通组织形式运转。
在环岛发展初期的马车时代,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机动车保有量还不多时,交通规划领域通常认为环形交通优于十字交叉。“其实我们观察哈尔滨的转盘道可以发现,一些转盘道通常会连接超 4 条道路,这也是交通节点不便设置信号灯的原因。像博物馆转盘道和李范五花园转盘道,都向外辐射 6 条道路。在当时采取转盘道的形式,都是最优选择。”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说。
(2018 年哈尔滨博物馆转盘道,网络配图)
远超每小时3000台次“吞吐能力”
转盘道成车流“淤积”点
上世纪 90 年代,哈尔滨城区的转盘道仍具备建设成本低、通行效率较高的优点。不过,进入本世纪后,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,一些转盘道“越转越慢”。当车流量大于转盘道的承载能力,转盘道迈入“锁定”门槛,交通节点变堵点,被拆除就成为一种必然。
转盘道的承载能力取决于它的半径、行车道宽度、进入车道数量等多个因素。比如,已经拆除的武警医院转盘道、和兴路转盘道等半径都在 25 米左右,每小时可以承载车辆在 2700 台次左右,一般不超过 3000 台次。“但是这些节点后来交通流量太大,完全已不堪重负。”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指出。
这种重负到底有多重?
在 2006 年,相关部门曾对长江路与鸿翔路交口转盘道交通流量进行过统计,高峰时每小时车流量可以达到 5000 至 6000 台次,基本达到可承载量的 2 倍。相比而言,作为连接道里区、道外区、南岗区的重要交通节点,曾经的霁虹桥转盘道承受的交通压力更大。哈市某高校曾于 2009 年对该转盘道车流量进行调查,高峰时段其车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 8700 台次,更是接近转盘道所能承受的交通流量 3 倍。
除了车流量超出设计的承载能力,一些转盘道则因为无法发挥作用,被其他交通方式取代。转盘道作用的发挥,与同其相接车道的宽度有关——转盘道直径大于相接车道宽度,车辆才能形成环形轨迹。否则,最外侧驶入转盘道的车辆可以直行通过,转盘道作用就大大降低了。
以乐松广场转盘道举例,随着和兴路持续多次拓宽,与转盘道相接道路宽度已远超转盘道直径, 在地面沿和兴路外侧直行通过转盘道车辆,几乎不用绕行转盘,但在通行时仍易受到其他驶出车辆影响,降低了通行效率,并易发生碰撞造成更大拥堵。取消转盘道就成为必然。" 在提高上跨桥通行能力的情况下,取消转盘道,合理调整信号灯,就可以保证区域交通安全、通畅。" 上述专家说。
(网络配图)
组合式交通
博物馆、李范五转盘道会继续“转”
目前主城区重要交通节点转盘道中,博物馆转盘道、李范五花园转盘道是 " 硕果仅存者 ",接下来也会因落伍而消失吗?
事实上,转盘道能否转动,车流量大小是重要因素——适当控制车流量,可保障转盘道作用继续发挥。
专家以博物馆转盘道为例解释," 从大直街双向进入博物馆转盘道的车辆,由分别在果戈里大街、海关街设置的信号灯控制流量;从省政府方向驶入的车辆,由在花园街设置的信号灯控制流量;只有从火车站方向驶入的车辆没有限流。" 从目前运行效果看,在高峰时段博物馆转盘道仍能运转起来。专家补充," 在高峰时段,只有往秋林方向车辆较慢,主要原因是驶出转盘后寻找车位的车辆较多,影响了车速。"
而影响转盘道运转的另一个因素,则是转盘道内车辆空隙——有空隙车辆才有驶入、驶出空间。李范五花园转盘道也同样通过交通信号灯来控制车辆空隙。
李范五花园转盘道半径相对较小,周边出口也较多,车辆驶入不久就需要并道,容易造成拥堵。在转盘道设置红绿灯后,可以有效控制车辆在转盘道内的行驶秩序,并提前预留出车辆间空隙,便于驶出车辆快速驶离转盘道。“这处转盘道主要满足多路口交通通行,通过限制转盘道内车流量,保证节点不成为堵点。”
上述两个转盘道已通过不同的控流措施,与地道或立交桥等交通组织形式组合,依旧能发挥疏流作用。所以,其将继续“转”下去。
不过,冰城目前已很少将独立转盘道作为交通组织形式,其成为配合上跨或下穿等交通组织形式的一部分。比如松北大道转盘道,有下穿隧道配合通行;群力大道与三环路交口转盘道、教化广场转盘道、新阳路与安发街交口处转盘道,有上跨立交桥配合通行。
(网络配图)
流量小区域还可设转盘
治堵需强化公共交通分担
转盘道,
已不适应现代城市交通需求了吗?
" 在未来城市规划中,适合的区域仍可能会有转盘道——有转盘道的路口无需设置信号灯,车辆可以快速通行。在城市非中心区域,交通流量相对较有限的平交道口,转盘道仍是优选项。" 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说。
其实,转盘道除了发挥交通作用,还有景观、美化的作用。在国内外,一些运转中的转盘道则成为一道刷屏的风景线。法国戴高乐广场转盘道已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标,而大连一处直径约 100 米转盘,不仅是城市景观,也具有很好的通行能力。
在哈市,目前依旧独立运转的转盘道是机场路与融江路交口处转盘道。其半径相对较大,车辆在转盘道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可以使车辆间产生更大的空隙,便于并道。并且,转盘道附近道路通行也较为顺畅,车辆可以快速驶离。
" 要想使城市的交通畅通,设计者着眼的应该是一个片区,而非一个节点。调整公众出行结构,也是交通设计者在更大范围的共识。" 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及路桥建设专家均赞同这一观点。现在的城市更多使用立交系统解决局部拥堵,但也会出现另一种新的堵点现象——延伸堵点,比如上、下桥处就容易拥堵。二环桥从和兴路往友谊路方向,在河润街下桥口处,高峰时段便成为堵点。
在他们看来,依靠拆掉环岛变信号灯或架设高架桥,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城市交通拥堵。随着哈市地铁线路的建设,以及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,使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增高,减少机动车出行数量,最终才能让整个城市交通运转顺畅。
实习生 刘卓 记者 刘希阳
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
原标题:《曾经的交通地标,逐渐消失的“转盘道”……》
阅读原文